II 型糖尿病(BKS db/db)小鼠饲养全攻略:从接收、环境到常见问题,一篇搞定!
对于科研人员而言,II 型糖尿病(BKS db/db)小鼠是研究糖尿病相关课题的重要实验模型,其饲养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本文结合专业饲养指南,从动物接收、环境控制、日常饲养要点到常见问题解决方案,为您梳理 BKS db/db 小鼠饲养的关键环节,助您高效开展科研工作。
一、动物接收:
做好 “第一关”,避免初始风险
刚收到 BKS db/db 小鼠时,需严格遵循以下步骤,确保小鼠状态良好、信息无误:
信息核对:优先确认包装盒上的动物信息(品系、数量、性别等)与订购信息是否一致,避免错收、漏收。
状态检查:通过包装盒观察窗查看小鼠是否有异常行为(如萎靡、抽搐),同时检查包装盒是否完整,有无破损、漏风情况。
及时转移:第一时间将小鼠转移至符合标准的饲养或检疫设施,拆除包装后再次核对小鼠数量、性别,确保无遗漏。
问题处理:若发现包装盒破损、动物信息错误、小鼠状态异常等情况,务必立即联系工作人员,
客服热线:400-828-8663,手机号:18068536001,以便及时协调解决。
接收特别提醒
运输应激应对: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及新环境适应期,小鼠可能出现脱水或体重下降,通常下降幅度为体重的 5%~10%,个别可达 15%~20%,无需过度担忧,经过适应性饲养后,体重一般可恢复至发货水平。
搬运与存放规范:搬运时需保持包装盒水平,严禁倒置、倾斜或摇晃;若无法立即转移至饲养设施,需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、温湿度适宜(参考后续饲养环境标准)、无野生动物干扰、无高分贝噪音及震动的空间,且不可高空放置,避免包装盒翻落导致小鼠受伤或死亡。
保护过滤窗:运输盒的过滤窗是防止外来病原入侵、保障盒内空气流通的关键,放置时切勿阻挡或阻塞过滤窗,以免危及小鼠健康。
二、饲养环境:
打造 “适宜居所”,筑牢实验基础
BKS db/db 小鼠对环境较为敏感,稳定的饲养环境是减少应激、保障其正常生理状态的核心,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:

此外,分笼时需注意:尽量避免将不同运输盒的小鼠放入同一饲养笼,减少因 “陌生社交” 引发的争斗或应激。
三、日常饲养:
关注 “特殊要点”,保障实验准确性
BKS db/db 小鼠因糖尿病表型特殊,日常饲养需重点关注以下细节,避免因管理不当影响实验结果:
适应性饲养:运输后小鼠需 1 周的适应性饲养期,待其适应新环境、体重恢复后,再开展相关实验操作,减少应激对实验数据的干扰。
病原体防控:饲养设施内若存在病原体,可能延迟或阻止小鼠糖尿病的发生,需定期对饲养室、笼器具进行消毒,严格把控环境无菌性。
饮水供应:BKSdb/db 小鼠摄水量远高于野生型小鼠,需经常检查水瓶是否堵塞,确保饮水充足;肥胖型 BKS db/db 小鼠(如 ob/ob、BKS db/db 品系)寻找水和食物较困难,需确保水和饲料放置在易获取的位置。
饲料供应:ob/ob、BKS db/db 等采食量较大的品系,在保障动物福利的前提下,需尽可能多提供饲料,避免因进食不足影响生理状态。
实验小鼠选择:
鼠龄:BKS db/db 小鼠发病与年龄相关,8 周龄发病稳定;4~8 周为血糖快速升高期(个体差异大,实验误差风险高),8~12 周为中度高血糖期,12 周后进入重度高血糖期。若对血糖要求高,建议选择 8 周龄后小鼠,并预留 20%~30% 的富余量,且实验前需严格测血糖分组。
性别:疾病外显率与严重性常与性别相关,为排除雌激素对实验的影响,推荐选择雄性小鼠。
血糖监测:
时间:最佳测量时间为早上。
方式:采血方式会影响血糖值,建议采用尾尖取血;即使出生日期相同,小鼠高血糖出现时间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,需多次监测确认。
样本数量与动物福利:
样本量:建议准备额外小鼠,确保足够数量用于特定表型研究,使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福利:舒适环境可减少应激,而 BKS db/db 小鼠的糖尿病表型对恶性应激敏感,应激可能影响体重增长和高血糖出现,需通过优化环境、减少干扰等措施,增强表型稳定性。
四、常见问题:
精准 “对症下药”,降低饲养损耗
在 BKS db/db 小鼠饲养过程中,难免会遇到各类问题,以下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:
1. 糖肾发病:及时取材是关键
情况:BKS db/db 小鼠 16 周龄时,约 10% 会出现严重肾脏并发症(如肾脏组织粘连、无法取完整肾脏、小鼠死亡),部分高血糖小鼠 12 周龄左右可能提前出现类似症状。
建议:若需进行肾脏相关实验,建议选择较早周龄(如 12 周龄前)取材,避免因并发症影响实验。
2. 皮肤伤口、咬饲料不吃:改善环境 + 针对性护理
原因:BKS db/db 小鼠多饮多尿,若换笼频次低,垫料潮湿,小鼠趴在垫料上移动易导致表皮磨损;高血糖会延缓伤口愈合,潮湿环境还会引发皮肤溃烂;笼盒潮湿会使饲料变软,加上小鼠有磨牙习惯,可能出现咬饲料不吃的情况。
建议:增加换笼频次至每周至少 2 次,保持每笼 5 只的适宜密度。随着小鼠饲养时间推移,可适当降低饲养密度。
皮肤损伤小鼠用碘伏消毒,保持皮肤干燥。
向笼盒内添加小鼠磨牙玩具,满足磨牙需求,改善咬饲料行为。
3. 肛周有粪便、毛发不顺滑:警惕并发症提前出现
情况:BKS db/db 小鼠 16 周龄会陆续出现糖尿病并发症(皮肤易破损、伤口难愈合、高血压、糖肾、胃肠功能紊乱),表现为肛周粪便沾染、四肢坏死甚至死亡;部分未到 16 周龄的小鼠,也可能因高血糖提前出现并发症。
建议:加强日常观察,若发现小鼠出现上述症状,需及时记录,并结合实验计划调整取材时间,必要时淘汰严重患病小鼠,避免影响整体实验。
4. 禁食时血糖异常:排查饮食干扰因素
血糖升高:可能是小鼠禁食时啃食粪便(胃内容物呈黑色可判断)、误食高压灭菌玉米芯垫料,或禁食前未更换笼盒(垫料中有饲料残渣)导致。建议禁食前更换新笼盒(使用非可食用垫料),并密切观察小鼠行为,避免其进食非饲料物品。
血糖降低:多因小鼠消渴,禁食后过度饮水导致水中毒(概率较低)。若出现此情况,需及时调整饮水供应方式,避免小鼠短时间内大量饮水。
BKS db/db 小鼠饲养是一项需要耐心与细致的工作,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操作,都是保障实验成功的重要基石。希望本文的饲养指南能为您提供实用参考,若在饲养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,可随时联系客服获取专业支持,让我们共同为高质量科研实验保驾护航!
< 上一篇
卡文斯免疫缺陷小鼠助力100株肿瘤细胞成瘤性验证:NCI-H520人肺鳞癌细胞篇
下一篇 >
没有了!
搜索
